教学处(理工)赵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是开放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比如云南高校提出了“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深深扎根于延安精神之中,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对当代大学生精神形态和风貌的集中精辟概括和升华。延安精神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对于开放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助推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师,以延安精神推进开放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将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延安精神作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整个过程中。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延安精神作为中心内容,使之更有特色的进课堂,更生动的进教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延安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延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延安精神凝聚学生的爱国之心,引导学生把爱国意识和爱国行动结合起来;以延安精神激励学生锐意创新,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
在科研工作中,深刻研究、总结和回答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助推开放大学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明确教学内容重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既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利用社会实践体会并传承延安精神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体会并传承延安精神,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利用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开展参观、考察、调查、采访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体验社会,更为真切的理解和传承延安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聘请老红军、老延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或组织学生到延安参观访问,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激发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热爱学校的信念和热情。
总之,只要学生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并且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就一定能够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