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中将会获得哪些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条件。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同学们将在本课程学习哪些内容?
(一)专题视频学习内容
本课程共设8个专题,52个短视频;专题视频学习内容即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同学们可通过观看视频,理解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3.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
4.《共产党宣言》的诞生5.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完整、系统阐述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
6.对立统一规律
7.质量互变规律
8.否定之否定规律
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及其基本结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的过程
4.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5.价值及价值观
6.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变化
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
4.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5.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本质区别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规律理论
3.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商品拜物教
5.资本原始积累
6.剩余价值产生及转化
7.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8.资本积累
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0.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1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1.资本主义从自由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
1.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2.苏俄新生政权的“内忧外患”
3.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实行新经济政策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奇迹和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7.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
8.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二)
专题八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二)文字资料
文字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辅导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指导书》(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四、学习建议
1、注重学习过程:通过观看课程专题视频,感受体验,掌握知识点内容,并认真完成学习检测。
2、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应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不断总结、积累和践行: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