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众美辐辏、风清骨峻——— 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以抒己怀
文章字数:2984
  □教学处(文法)吕洁
  2022壬寅年十月十六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望长安碧空万里,日光舒漾,秦岭巍峨青黛,龙祥中华,雁塔运百福而长今。俯仰之间,余心甚喜,与有荣焉,故作《清平乐·贺二十大》,以抒怀咏叹,颂中国共产党之百年征程,咏中华民族之万世太平。
  清平乐·贺二十大
  千秋伟业,万顷辉煌色。
  新岁清平思奋进,历历天青海碧。
  云端四海同心,民生福祉思深。
  中国智慧赋能,人民便是江山。

  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赓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更凝汇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气真髓。因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要横向顾盼,阅读与之相关的同类书籍典册,更需溯洄从之,追溯习近平总书记之前的著作和文献,在横向顾盼和纵向撷英之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习近平著作选读》文梓共采,琼珠荟萃,其中遴选之篇章,以众美辐辏之思想蕴涵,彰显了习近平文章之风清骨峻的艺术魅力。
  一、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则众美辐辏
  正如古之圣贤、历代鸿文,多有引用古事,摘取旧辞之举,周文王作《易经》,远引高宗之伐;屈原宋玉之楚辞,号依《诗经》之风雅;司马相如之《上林赋》,撮引李斯的文章;杨雄之《百官箴》,取材于《尚书》和《诗经》等等,《习近平著作选读》以古今中外之国际视野,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引经据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思想智慧。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之《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习近平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时,引用了《庄子·秋水》的典故,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的例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经验,更不能全盘西化,否则无异于“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以魏牟和公孙龙的精彩对话,阐述了若以“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的方法去探知天地之道,则无异于“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强行效仿或照搬,则无异于寿陵余子的“邯郸学步”,既“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最终连独立行走的能力也丧失殆尽,只能匍匐而归。此处援古,以众所周知之成语典故,形象又不失古奥,生动又富含哲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典型性。换言之,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巩固“故行”的基础上独立行走,与“已得国能”融会贯通,合则兼美,笃行致远。在行而不辍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和价值,亦给全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了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研究热点。再如,在阐述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历史的内容中,援引了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的论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以此警示国人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去其史”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因此要求全党及全国人民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追求思想解放,曾竭力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其留存的大量诗篇文章中,饱含着拳拳爱国之情。梁启超曾高度评价龚自珍:“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却与有功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论述,正是龚自珍在亲历晚清王朝“日之将夕”的末世统治之时,情志郁结,发愤以抒心中所思。此论述既强调了历史的赓续传承之于国族存亡的重要性,亦以振聋发聩之声,以期惊醒彼时沉睡之国人,共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殖民和渗透。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文中,援引了《墨子·尚贤上》中“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以此阐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硕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轴心时代的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学派纷呈,竞相争鸣,创造了星汉灿烂、以文化人的教育文化。无论是孔子“仁爱”的教育思想,还是孟子“性本善、明人伦”的教育理念,亦或是老子、庄子“道法自然”的教育观点,再或是墨子“兼爱”“非攻”的教育主张,皆以浩浩汤汤之势,共同汇聚成为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海域,滋养着华夏大地乃至全球的莘莘学子,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这篇文章援引先秦诸子之思想,以证当今理论之科学性,进一步突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和赓续发扬,一倍增其历史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文中,习近平引用了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教育家张栻《南轩先生论语解序》中的原文。以“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来引证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实践与理论精神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诠释了中华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品格。此处据事以类义,肯定了改革开放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如上例证,不知凡几,以众美辐辏之思想形态,荟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赡蕴涵。
  二、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涵山河之气
  魏晋南北朝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言,文章若有风骨,则为文之上品。所谓风骨,“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明以健,珪璋乃聘。蔚彼风力,严此骨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文章,情志与风教相伴,语言与骨力并存,颇具文之风骨。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总基调,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成就,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新境界,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多个维度,以纵横捭阖的笔调,锚地方向,擘画未来。文辞端方刚正而有力量,文气充沛又兼具风化之功,令人读来意气骏爽,光风霁月。西汉文学家杨雄在《法言·先知》中有云:“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换言之,党的二十大报告亦是一篇鼓舞万众的时代号令,风清骨峻,篇体光华,以熠熠生辉之光芒,振奋人心,催人奋进。除此之外,习近平的文章中常引用孔子、孟子、庄子、荀子、李白、苏轼、张载、林则徐等人的诗文名言,以孔子之仁爱之心、孟子之浩然正气、庄子之汪洋恣肆、荀子之礼法并施、李白之壮怀逸兴、苏轼之豪迈旷达、张载之博学精思、林则徐之心系天下等思想蕴涵和精神风貌,勾勒文章之风骨,点染文章之风采。
  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不论是杲杲日出时正襟危坐拜读,还是月出皎兮时宁神托腮品读,皆令人如览山海之貌,如闻钟鼓之乐,如沐清朗之风,如饮醴泉之水。一言以蔽之,《习近平著作选读》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犹如众美辐辏,其中篇章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收摄星汉之光,涵纳山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