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高发国家,据估计全国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发病例数约300-400万。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
夜间血压≥120/70mmHg。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高血压存在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并存着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又是脑卒中和冠心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差等原因,往往会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防治高血压患者的难度。高血压的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够加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让患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以及如何管理自身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利用社区监控和跟踪管理,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已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是目前社区普遍使用的模式,也是国家慢性病管理指南中要求的。国家绝大多数的社区都已经完成了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普查活动,这项模式就是以普查的结果作为基础,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社区高血压患者分成不同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等级来制定不同的治疗及随访措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对公众,社区坚持健康教育宣传是管理慢性病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群体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科学的健康保健意识,最大限度降低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问题。同时,健康宣传教育能够教授患者防范高血压的方法,更好地防止患者再次出现高血压。社区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讲座、健康教育画廊、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张贴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根据不同场所(居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群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的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学习,情绪和疲劳的管理,与人交流的技巧,科学锻炼、合理膳食、戒烟、控制体重等行为方式指导,药物合理使用知识,血压自我监测等内容。
面对易发高血压病的危险人群,对血压130~139/85~89mmHg、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进行重点干预,实施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控制,以及高血压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面对高血压病病人,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举),避免疾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努力使血压达标,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从而降低对医疗系统的负担。同时进一步有效提高已患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中青年人群为重点,实现高血压防治策略的战略前移,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遏制患病率的继续上升。
边学边练:
王女士,女性,66岁,头晕、头痛、乏力2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1天,查体:血压180/130mmHg,意识模糊。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心界扩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1级高血压 B.2级高血压
C.3级高血压 D.临界高血压
E.高血压危象
答案E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至少提供几次面对面的随访(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