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女孩子成长必读的一本书
——读《德伯家的苔丝》有感
文章字数:2362
  教务处 胡改英
  前些日子,陪孩子在省图看书,在书架上看到了《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于是取下来,细细阅读。
  这本书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人生。苔丝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她纯洁、美丽、善良、勤劳,尚未成年便为了全家的生计外出打工,没想到第一次打工就遭遇不幸,被居心不良的埃里克毁了清白,人生由此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后来,远走他乡在农场做挤奶工,结识了年轻的克莱尔,爱情就那么猝不及防的来到了身边,她全身心地爱着克莱尔,感受着爱情的喜悦和甜蜜,同时内心又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那段始终压在心底的不幸遭遇,仿佛一个恶魔缠绕着她,令她在拥有和放弃之间不断徘徊,最终真诚善良的她选择了坦白过往,可是阴差阳错,坦白信并没有被克莱尔看到,直到俩人结婚当晚,在克莱尔的一席坦白之后,她长舒一口气,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被原谅了,却没有料到等她坦白之后迎接的是更加残酷的事实:克莱尔决绝地离开,从此杳无音讯。尽管如此,她依旧怀着对丈夫深深地爱和期待,到处打零工、甚至做连男人都不愿干的重体力活,辛苦地维持生活,等候丈夫归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她经济状况不佳的时候,父亲生病去世,母亲和兄妹无家可归,面对残酷的现实,最终她选择了牺牲自己,和纠缠自己的埃里克同居,来挽救风雨飘摇的家庭。如果克莱尔不再出现,可能她的日子也就那么一天天过下去了。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后辗转找到了她,相见的那一刻,她嘴里喃喃自语“太晚了!”,言语间尽是“一切都回不去”的悲凉与遗憾。想到自己最爱的丈夫今后永远不会再爱她了,想到埃里克给她带来的种种不幸,绝望的她在愤恨中杀死了埃里克,也因此被处以绞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美好撕碎给人看。”苔丝美好的形象与她悲惨的遭遇以及绞刑结局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扼腕叹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宗教因素,亦有个人因素,而教育则是个人因素中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从人的终身成长角度讲,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正规的、非正规的和各种非正式教育,其中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社会(社区)教育等。小说中并没有提及苔丝接受过什么程度的学历教育,从她的整个成长经历看,她纯粹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大自然的女儿,接受的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和家庭的熏陶,可以说她所受的教育主要就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那么苔丝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呢?
  一是家庭贫困让她成为一个懂事、勤劳,善良、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的女孩。她家住的房子是租的,姊妹众多,有六个兄弟姐妹,妈妈全职在家,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贩卖蜂箱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而父亲又嗜酒,每挣到一点钱,就会去小酒馆喝酒,甚至喝酒误事。当父亲醉酒,她和弟弟替父亲送货;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她是“代理母亲”,难得有机会出去参加一会儿村里的游行跳舞活动,回到家看到边照顾婴儿边洗衣服的辛劳的母亲,她会感到愧疚,并立即帮母亲料理家务;当家中做生意用的唯一一匹老马死去,家庭经济渐入困境时,她外出打工力求为家庭出一份力;父亲去世,租住的房屋被房主收回,面对母亲和弟弟妹妹无家可归的窘迫,她毅然决然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保全家人。可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了她众多优良的品质。
  二是父母的无知、短视为苔丝的悲剧埋下了重要的隐患。莎士比亚曾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读书的爱好是尤为重要的,而苔丝家唯一的一本书就是《算命大全》,它是一本厚厚的老书,已经十分破旧了,边儿都磨到了文字的边上。这本宿命意味甚浓的书似乎已经彻底禁锢了整个家庭为幸福奋斗的步伐。另外,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行不言之教”,而苔丝的父亲懒散、虚荣又嗜酒,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没有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更没为孩子考虑未来。苔丝的母亲,则忙于家务,缺失了对女儿最重要的一课:性教育,致使苔丝不知道保护自己,遭受侵害,酿成悲剧。受到侵害的苔丝痛苦地质问妈妈“当我离开家时,我还是一个孩子。为什么你不告诉我男人是危险的?为什么你没警告我?小姐们知道怎么防范,因为她们读的小说里有所有的诡计,但是我没有那样学习的机会啊,你又没有帮我!”,她的话里,全是教育缺失的遗憾。
  社会教育方面,传统的伦理道德对苔丝产生了更为致命的影响。一是在那个男权社会,女性缺少话语权,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作为受害者,她不仅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帮助与支持,反而备受指责和歧视。二是社会对女性纯洁的要求成为苔丝悲剧的思想根源。使她内疚、自卑,内心始终怀有罪恶感、丈夫决绝的离开给了她人生中第二次沉重的打击,面对如此冷漠无情的行为,本就是受害者的她反而将错误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并用干辛苦的体力活、丑化自己等方式进行自我惩罚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丈夫的原谅,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致使自己艰难度日、身心俱疲。
  当然,法律知识的缺失,让她不懂得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最终盲目冲动之下杀人,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可以说,在那样的条件下,苔丝已经是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如果她能生活在今天,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接受到好的教育,她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美好。
  苔丝的悲剧人生已经定格在了小说中,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时代、出生的家庭,甚至无法预料人生的种种意外,但我们可以选择多读书、多学习,努力争取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增加学识、提高修为、完善人格、以豁达的心态和智慧面对生活。无论我们拥有什么、缺失什么,遭遇了什么,都要明白,我们的一生只是自己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动权,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人生的暴风雪。